仲愷高新區:1-5月有45宗項目動工 投資總額超400億元
“產業立區,項目為王”。近日,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在一場動工會上,這樣概括了仲愷作為國家高新區的發展理念。
今年以來,仲愷的產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1—4月,該區規上工業增加值、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投資分別達152億元、867.9億元、4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3%、51.5%、55.9%。今年截至5月,仲愷新簽約的項目就有56宗,計劃總投資達1108億元。有45宗項目動工,投資總額超400億元。
項目密集簽約和動工,一方面由于“量”的壯大為仲愷產能提升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由于“質”的提升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動能。
壯大體量新簽約項目預計總產值2067億元
今年一季度,仲愷地區生產總值達172.3億元,增長38.2%,為全年的增長奠定了較好的基礎。當然,更大的動能來自今年新簽約、動工或竣工的項目。
記者從仲愷高新區經濟發展局獲悉,在這些項目中,投資額超10億元的有19宗,多宗項目預計年產值在30億元以上。
比如,視聯動力信創產業項目(一期)和博實結高精度北斗定位+物聯網終端產業園項目,預計年產值都是30億元。億緯動力xHEV電池系統項目、港之龍科技生產建設項目、拓邦智能控制器暨鋰電池擴產增效項目、創維惠州仲愷數字產業基地項目,預計年產值分別為32億元、40億元、71億元和200億元。已投產的巨無霸項目TCL集團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制造產業園,預計年產值888億元。
從新簽約項目來看,56宗項目如果全部達產,預計可以實現2067億元產值。已經動工的45宗項目,達產后預計實現900多億元產值。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基本細胞,從發展態勢來看,仲愷多家企業正在向百億、千億產值進發。在近期舉行的一場動工會上,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介紹,該集團未來10年將在仲愷打造年產值200億元的高端制造基地。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則透露,公司產值從10億元到100億元用了7年,今后要進一步擁抱新能源時代,沖著千億產值的目標進發。他還介紹了公司為達到這個目標在技術、研發和產品等方面所做的準備。在此之前,TCL(王牌)、德賽電池、龍旗電子等企業的產值早已破百億。
從項目引進落地的密集程度,到龍頭企業奔向百億和千億產值的雄心,無不顯示了仲愷產業發展的勃勃生機。因此,仲愷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在談到仲愷發展形勢時滿懷信心,并表示仲愷今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和規上工業增加值都要達到11%以上。在“十四五”期間,仲愷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要突破1000億元,在全國高新區排名進入前30名。
賦能轉型電子信息產業細分領域更先進
事實上,在仲愷的計劃中,沖刺全國高新區前30名意味著進入一流高新區的行列,而這樣的目標絕不僅僅體現在產值的體量方面,更體現在產業的先進程度上。
“創新是高新區的靈魂”,這是在仲愷經常聽到的一句話。近年來,從仲愷的政界到商界,從口頭到行動上,都在踐行這個理念。
在仲愷東江科技園,江豐電子項目一期廠房主體結構已經驗收,工人揮汗如雨,加緊推進其他樓棟的建設。江豐電子廣東公司總經理趙麗介紹,正在建設的是高純濺射靶材及設備關鍵部件產業化項目。超高純濺射靶材是半導體芯片和顯示面板制造過程中的關鍵材料之一,以前主要被日本和美國的幾家公司壟斷。如今,公司已掌握了這一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巨頭的壟斷。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成為江豐電子華南超高純濺射靶材的研發和制造中心,將促進珠三角半導體等相關產業的上下游融合。也就是說,不僅做生產,也從事研發活動,計劃今年實現投產。
加強研發的不只是江豐電子,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表示,創維以前在仲愷主要做代工,今后將從代工向自主研發和自主制造轉變。
在潼湖生態智慧區,得益節能服務產業智能制造總部與示范基地項目也于近期動工,將研發生產新一代智能裝備、一體化高效中央空調機房等產品,服務國家低碳產業和碳中和戰略。
無論是半導體還是智能制造,一個又一個新項目表明,仲愷的產業已不再像多年前一樣處于低端的代工水平,更多企業和項目把研發也放在了這里。
目前,仲愷已形成“3+6”產業集群,包括智能終端、新型顯示、新能源3大支柱產業和激光、人工智能、智能裝備、醫療器械與大健康、新材料、軟件與信息服務6大新興產業。在智能終端產業,德賽西威、龍旗電子、碩貝德、九聯科技等成為各自領域的龍頭企業;在新型顯示產業,TCL王牌、華星光電、旭硝子顯示玻璃已達到行業先進水平;新能源產業的多家新舊企業紛紛瞄準產業前沿,從技術研發到人才儲備作了大量布局。以此為基礎,仲愷的電子信息產業正在逐步邁向中高端。
強化保障加大用地供給、做大產業平臺
從產業布局到項目引進,仲愷當前的發展可謂動力十足,如何保障這些項目順利落地投產?如何提供持續的發展動力?
仲愷高新區委書記吳獻民表示,企業和項目是仲愷高新區的發展命脈,仲愷高新區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實施“凈地交付”和“拿地動竣工”聯動機制、“項目專班”“掛圖作戰”等服務保障措施,為企業和項目提供更加高效、更加優質的服務。
但從用地情況來看并不樂觀。該區管委會副主任湯俊直言,當前仲愷工業用地的供需矛盾突出,成為產業發展一大瓶頸,需要花大力氣加以解決。在東江科技園,去年以來通過“盤閑”和“用空”兩種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收回了6宗土地,盤活閑置用地14.3萬平方米。同時,園區與新落戶項目簽約,嚴格設置新掛牌拿地項目準入條件,規定投資額、開工和投產時間以及違約條款,防止企業閑置土地,并保障項目畝產達到較高水平。
另一方面,仲愷通過打造中韓(惠州)產業園、廣東(仲愷)人工智能產業園、惠南科技園、東江科技園等產業平臺,以產業鏈招商的方式集聚優質項目,形成若干個產業鏈聚合發展的優勢。
以東江科技園為例,當前正圍繞“三新一高”四大主導產業招商,即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新消費、高端裝備。其中,約八成落地項目來自深圳。在中韓(惠州)產業園,起步區聚焦5G通信及智能終端、新能源電池、高端電子元器件、智能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開展集群式精準招商,現有已供地、待簽約供地、擬上聯席會產業項目68宗,計劃總投資為609億元。潼湖生態智慧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歐陽志介紹,今后中韓(惠州)產業園還要加強資本、人才和技術等資源的導入,著力打造高端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打造成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對話
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湯俊:
通過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當前,仲愷的產業發展態勢如何?呈現出什么特點?有哪些瓶頸問題要解決?近日,記者圍繞這些話題專訪了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湯俊。
南方日報:從總體上看,你認為此次集中動工竣工投產的項目體現了哪些特點?為什么說它們是仲愷產業鏈、創新鏈的典型代表?
湯俊:這次集中動工竣工投產的項目含金量十足,與仲愷高新區的“3+6”產業體系高度吻合。總體呈現出投資體量大、發展效益好、“畝均產出高”的特點,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其中,億緯鋰能是全球最大鋰原電池制造商,全球重要的高能環保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的建設將有力增強仲愷的產業配套能力,提升新能源產業鏈發展水平。創維數字是全球機頂盒龍頭,項目的引進有助于完善仲愷高新區5G、超高清視頻顯示以及醫療器械等智能制造產業鏈。博實結是北斗監控終端龍頭企業,具備強大的核心競爭力,是區內典型的增資擴產企業,二期項目已投產、三期項目當天摘牌即動工。
南方日報:仲愷在服務企業和項目建設方面有哪些新措施或新設想?
湯俊:主要包括提升招商引資質量、強勢推進項目建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做大做強服務品牌等幾個方面。
招商方面,仲愷修訂了產業投資項目入區指導意見3.0版,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并推出“1+3”招商模式,即每個產業集群配備1個產業專班、1個產業協會和1支產業基金。目前正深入實施“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鼓勵企業開展省級技術改造。并實施“雙百”計劃,支持培育100家以上有潛力的企業成為千億級、百億級企業。
在項目建設方面,創新實施“凈地交付”和“拿地動竣工”工作聯動機制,建立提效竣工專班,把項目動竣工和納統工作納入督查重要內容,高頻率召開工業項目推進會,實施掛圖作戰和績效考核。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也是仲愷的一大發展方向,接下來,仲愷將加快5G、人工智能、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數字賦能作為提升仲愷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引擎。
在這個過程中,仲愷建立工業用地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強化對項目各項經濟指標、建設進度、投產達效全過程管理和服務工作,推動項目加快實現經濟效益。并且優化項目審批方式,推進信用承諾制、標準地帶方案出讓、零條件預審、臨時施工復函改革,報建時間由130天縮減為37天,確保工業投資項目摘牌2個月內進場動工,項目建設效率大幅提升。
南方日報:仲愷的產業要實現轉型升級,你認為目前最大的瓶頸是什么?有什么應對措施?
湯俊:2020年,仲愷區在智能終端、平板顯示領域已初具規模,是惠州加快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核心引擎。但在5G、人工智能AI、云計算、新能源等新興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發展瓶頸之一是新興產業發展氛圍不夠濃厚,在大多數產業領域仍處于全球產業價值鏈的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環節。
為此,仲愷將從數字經濟引領、龍頭企業帶動、推動中小企業提質、科技金融賦能、項目落地見效等方面著手,運用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接下來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優化產業體系、提升招商引資質量、強化項目建設要素保障、加大企業項目財政支持力度。通過各種方式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的優質企業落戶仲愷。
■觀察眼
打造先進產業需要定力和耐力
從2020年惠州市規模以上電子企業總產值來看,3034.6億元里面約有48.5%是仲愷企業產生的。由此可見,仲愷的電子信息產業占了惠州的“半壁江山”,這是多年以來仲愷堅持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結果。
當前,世界范圍的科技革命方興未艾,各種新技術新產業層出不窮,有些產業甚至在短時期內暴漲,讓業界多了一絲浮躁。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迫切需要更強的定力和耐力,才能在產業的風云變幻中占有一席之地。
從現實來看,多地政府都按照新結構主義經濟學的理念來制定產業政策,因地制宜地引導和培育產業發展。那么,首先政府部門要有定力,一旦確定了主導產業體系,選擇了前進的道路,就不應輕易做較大的更改。還是以仲愷為例,在上世紀90年代初借助地理優勢,大力引進“三來一補”和港澳臺企業,以及部分日韓企業,奠定了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此后,仲愷圍繞這個產業不斷升級,從低端的代工逐漸向產業鏈中端乃至中高端過渡,在“微笑曲線”兩端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如今,從產業鏈中的地位到產值體量,仲愷的電子信息產業顯得比以前更有優勢。
政府有定力,企業會更加從容,同樣也會有更強的定力。有了定力,毅力和耐力自然會有。這樣一來,只要發展的方向選對了,政府和企業兩股繩擰到一起,打造優勢產業就會具有更大的勝算。
今年初,仲愷根據自身基礎和產業前沿變化,改變了此前的主導產業方向,將其調整為“3+6”產業集群,即智能終端、新型顯示、新能源3大支柱產業,激光、人工智能、智能裝備、醫療器械與大健康、新材料、軟件與信息服務6大新興產業。每一次產業體系的調整都會向企業和市場釋放不同的信號和作用力,仲愷一旦選好了方向,就應該保持良好的定力和耐力,在相應的賽道上堅定地走下去。
■數讀
今年以來主要經濟數據
●今年一季度,仲愷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2.3億元,增長38.2%。
●1—4月,仲愷規上工業增加值、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投資分別達到152億元、867.9億元、4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3%、51.5%、55.9%。
●1—5月,仲愷新簽約項目56宗,動工項目45宗,竣工投產項目9宗。
5月動工的15宗項目
●創維惠州仲愷數字產業基地項目,計劃投資50億元,預計年產值200億元。
●拓邦智能控制器暨鋰電池擴產增效項目,計劃投資30億元,預計年產值71億元。
●億緯動力xHEV電池系統項目(一期),計劃投資20億元,預計年產值32億元。
●博實結高精度北斗定位+物聯網終端產業園項目,計劃投資18億元,預計年產值30億元。
●港之龍科技生產建設項目,計劃投資15億元,預計年產值40億元。
●朗峰5G智能終端制造建設項目,計劃投資8億元,預計年產值26億元。
●廣東·中電北斗芯創谷項目(一期),計劃投資7.4億元,預計年產值10.44億元。
●創想三維3D打印設備制造產業園項目,計劃投資5.99億元,預計年產值54.45億元。
●實優特耳機制造基地建設項目,計劃投資5億元,預計年產值10億元。
●固翔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計劃投資3.6億元,預計年產值6億元。
●清研高端環保裝備研發與制造基地項目,計劃投資2.88億元,預計年產值6.5億元。
●瀚達美汽車電子智能光電顯示產業園項目,計劃投資2.3億元,預計年產值6億元。
●樂邁智慧園項目,計劃投資2.3億元,預計年產值6億元。
●惠點智能寬帶通信系統設備項目(協同通信),計劃投資2.22億元,預計年產值6.97億元。
●聯暢電子高端FPC連接器全國總部基地項目,計劃投資1.5億元,預計年產值4億元。
圖片
-
22省份一季度GDP出爐:廣東
河南永城通報代王樓村改廁問
貢嘎山腳下的村民自發組隊四
-
河南太康:打造“紅色引擎
河南太康:智造品牌 打造千
80多個國家爭先搶購 “太康
全國各地樓市調控已60余次
哈爾濱一滑雪場纜車系統發生
農村農業部:建立和完善蔬菜
-
小果莊人撤了動物咋辦?他們
2021中國長春(國際)無人駕駛
2020年北京薪酬大數據報告:
中國地震臺網:四川宜賓市珙
創歷史新高!國家郵政局:
北京于11月3日正式邁入冬季
-
中國地震臺網:新疆伊犁州鞏
進博會:共享經濟遍地開花
中國易地扶貧搬遷960余萬人
甘肅靖遠移民農戶:搬遷地不
重慶巫溪寧廠鎮:來自一個千
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前三季度
金融
財經
要聞
公司
綠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綠田機械)將于2021年3月18日首發上會。綠田機械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公開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2200萬股,占發
詳細>>11月6日,國際數據公司(IDC)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8480萬臺,同比下滑14 3%。出貨量前五的品牌分
詳細>>突如其來的疫情黑天鵝,讓中國零售行業整體遇冷,增長一度陷入停滯。對于業務模式主要面向線下門店的內衣企業來說,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
詳細>>2020年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已結束,然而,神州數碼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并不理想,營收凈利雙雙下滑。并且近日公司發布公告稱,10大董事、高管擬
詳細>>8月28日,兌吧發布了2020年中期業績。盡管受疫情及宏觀經濟影響,其廣告收入有所下滑同時導致經調整凈利潤亦由盈轉虧,但是其SaaS業務表現
詳細>>27日晚間,申通快遞發布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2 58億元,同比下降6 2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67
詳細>>